前幾日看到一則新聞,浙江一個母親在網上發了帖子,說自己的女兒今年準備去上大學,經過計算後,她本打算每個月給女兒準備1200元的生活費用。
可女兒得知這個生活費後,一直說太少了,根本就不夠她撐到月底,為此還和她大吵了一架。根據女兒的描述,說其他同學的生活費用都特別多,最後還質問她:"我是不是你親生的!"
有一次,去大學后街吃燒烤,一餐館都是大學生,其中有兩桌,都是三五成群喝酒嘮嗑的,上來就是一箱啤酒啊,還抱瓶吹,酒沒喝完又接著點,還要點菜,也不是畢業季,就是個普通周末,怎麼現在學生都這麼奔放咧?我尋思都這消費水平,一個月生活費給多少啊經得住這麼花。
於是就在網上無獎徵答,網友回答也是頗有意思。
遼寧某大學的"月亮":一個月生活費1500夠過,但沒多餘的錢買衣服買水果,吃飯也比較省。
成都某大學的寒某:一個月生活費800,全部開銷在基本溫飽+生活日用品,再無其他閑錢。平時不敢生病不吃零食沒有社交。
南京某大學的"哈哈":一個月生活費1500,吃飯、生活用品、零食等,偶爾有社團聚會、同學外出聚餐等。
天津某大學的"春風":一個月生活費2000,50%花在吃飯和零食上,17%護膚品,11%生活雜項,還剩22%可以自由支配。
還有很多不願透露城市的就不一一放出。由此大致可以分個類:1000元及以下檔在這個檔的孩子實在艱辛啊。也就是基本滿足日常溫飽,吃學校食堂吧也不敢點特別豐盛,日用品也是最低標準,其他開銷為0。小編五六年前就這個檔次了,可……可今日的消費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語啊。1200~1500元檔這個檔位的孩子佔大多數,除了能夠滿足基本溫飽和日常需求,還能吃得起水果或者偶爾外出聚個餐啥的。2000元及以上檔處於這個檔位,明顯生活質量有了一定的提升,除了吃飯、日常、零食,還買的起衣服和護膚品等,社交生活也可以豐富起來了。
根據一般需求,我羅列出的大學生活費消費情況,僅供參考。
大學生生活費花多少受很多的因素影響,例如:城市、學校所在地區、家庭條件、性格和社交關係、回家交通工具等等,非常複雜。在此主要想討論的是根據很不精細的數據統計,了解大學生消費的大致情況以及生活費不夠用該怎麼辦。
有的孩子一個月生活費1200完全夠用,有的孩子每個月3000依然不夠花。生活水平和消費觀念是一方面,且不說現在還未真正離開校園,走上社會。將來工作後,收入水平是否能支撐得起現在已經養成的消費習慣?
小編身邊朋友恰巧有認識某大學生家庭條件一般,月生活費3000,愛泡吧愛面子,最後欠款10w高利貸在警察局備了案,差點毀了前程;我也看過很多大學生因經濟情況支撐不起所謂的精緻生活去網貸,最後被威脅泄露隱私家裡賣房賣車幫忙還款。
現在社會對年輕人的腐蝕很多,根本不是在培養大學生,而是在消費他們。而現在不少大學生的自主消費導向也不斷在往酒吧、KTV、小資餐廳等方面靠攏。所以這就導致了家長給的生活費根本就不夠花。
根本原因在於大學生首先要樹立自己的底線,建立原則,清楚的知道自己什麼可以接觸,哪些東西是萬萬不能越雷池一步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、價值觀,在此前提下合理制定消費計劃,不要衝動消費,更不要盲從"能花就能掙""你值得擁有的最好的"這種毒雞湯!
我們在此討論的是大學生活費多少,而不是家長應該給多少生活費。
所以想要改善生活的更好方法是去兼職,正當兼職!或者申請獎學金、建立儲蓄理財計劃等。而不是伸手問家長要。兼職、獎學金、理財最直接目的是自由支配有限的金錢,還有附加在上面的社會體驗,人脈積累,開闊思維眼界。
而當我們真正學會獨立獲得和支配金錢,就會形成更合理的消費觀念,不再過度消費或者盲從,這也是所有大學生在畢業之後立足於社會的根本。
想要在社會上立足,除了最基本合理運用金錢的能力,還要擁有一技之長,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,這樣在做事的過程中才能夠覺得有意義,更加有成就感,並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,這樣更有可能成為領域裡頂尖的人物。
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時,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,對於孩子的一些愛好,要予以培養,孩子可能喜歡書法、音樂、繪畫等等,家長要好好引導孩子,讓孩子把愛好或興趣發展成特長。就拿繪畫來說吧,如果父母覺得報興趣班太麻煩,其實可以通過一些少兒在線美術的教育平台,讓孩子得到1對1的美術指導。
相比於線下興趣班,在線美術平台的教師資源更豐富,能為家長和孩子選擇老師提供更多的空間。另外,在線美術的價格也比線下的美術班便宜,若參加活動還會有課程贈送。而線下美術班一般需要家長接送,時間成本比較高,另外還有安全隱患存在;而在線美術教育解決了這一難題,讓孩子在家裡就能上課,方便又快捷。
其實,關於大學生生活費到底該多少,這個問題本來就沒有一個標準答案,每個家庭經濟條件不一樣,家長的想法和考慮的重點也完全不相同,無論給多少,真正的重點都應該是教會孩子獨立。
母親每月只給1200元生活費,惹怒讀大學的女兒,網友:有的更少
前幾日看到一則新聞,浙江一個母親在網上發了帖子,說自己的女兒今年準備去上大學,經過計算後,她本打算每個月給女兒準備1200元的生活費用。
可女兒得知這個生活費後,一直說太少了,根本就不夠她撐到月底,為此還和她大吵了一架。根據女兒的描述,說其他同學的生活費用都特別多,最後還質問她:"我是不是你親生的!"
有一次,去大學后街吃燒烤,一餐館都是大學生,其中有兩桌,都是三五成群喝酒嘮嗑的,上來就是一箱啤酒啊,還抱瓶吹,酒沒喝完又接著點,還要點菜,也不是畢業季,就是個普通周末,怎麼現在學生都這麼奔放咧?我尋思都這消費水平,一個月生活費給多少啊經得住這麼花。
於是就在網上無獎徵答,網友回答也是頗有意思。
遼寧某大學的"月亮":一個月生活費1500夠過,但沒多餘的錢買衣服買水果,吃飯也比較省。
成都某大學的寒某:一個月生活費800,全部開銷在基本溫飽+生活日用品,再無其他閑錢。平時不敢生病不吃零食沒有社交。
南京某大學的"哈哈":一個月生活費1500,吃飯、生活用品、零食等,偶爾有社團聚會、同學外出聚餐等。
天津某大學的"春風":一個月生活費2000,50%花在吃飯和零食上,17%護膚品,11%生活雜項,還剩22%可以自由支配。
還有很多不願透露城市的就不一一放出。由此大致可以分個類:
1000元及以下檔
在這個檔的孩子實在艱辛啊。也就是基本滿足日常溫飽,吃學校食堂吧也不敢點特別豐盛,日用品也是最低標準,其他開銷為0。小編五六年前就這個檔次了,可……可今日的消費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語啊。
1200~1500元檔
這個檔位的孩子佔大多數,除了能夠滿足基本溫飽和日常需求,還能吃得起水果或者偶爾外出聚個餐啥的。
2000元及以上檔
處於這個檔位,明顯生活質量有了一定的提升,除了吃飯、日常、零食,還買的起衣服和護膚品等,社交生活也可以豐富起來了。
根據一般需求,我羅列出的大學生活費消費情況,僅供參考。
大學生生活費花多少受很多的因素影響,例如:城市、學校所在地區、家庭條件、性格和社交關係、回家交通工具等等,非常複雜。在此主要想討論的是根據很不精細的數據統計,了解大學生消費的大致情況以及生活費不夠用該怎麼辦。
有的孩子一個月生活費1200完全夠用,有的孩子每個月3000依然不夠花。生活水平和消費觀念是一方面,且不說現在還未真正離開校園,走上社會。將來工作後,收入水平是否能支撐得起現在已經養成的消費習慣?
小編身邊朋友恰巧有認識某大學生家庭條件一般,月生活費3000,愛泡吧愛面子,最後欠款10w高利貸在警察局備了案,差點毀了前程;我也看過很多大學生因經濟情況支撐不起所謂的精緻生活去網貸,最後被威脅泄露隱私家裡賣房賣車幫忙還款。
現在社會對年輕人的腐蝕很多,根本不是在培養大學生,而是在消費他們。而現在不少大學生的自主消費導向也不斷在往酒吧、KTV、小資餐廳等方面靠攏。所以這就導致了家長給的生活費根本就不夠花。
根本原因在於大學生首先要樹立自己的底線,建立原則,清楚的知道自己什麼可以接觸,哪些東西是萬萬不能越雷池一步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、價值觀,在此前提下合理制定消費計劃,不要衝動消費,更不要盲從"能花就能掙""你值得擁有的最好的"這種毒雞湯!
我們在此討論的是大學生活費多少,而不是家長應該給多少生活費。
所以想要改善生活的更好方法是去兼職,正當兼職!或者申請獎學金、建立儲蓄理財計劃等。而不是伸手問家長要。兼職、獎學金、理財最直接目的是自由支配有限的金錢,還有附加在上面的社會體驗,人脈積累,開闊思維眼界。
而當我們真正學會獨立獲得和支配金錢,就會形成更合理的消費觀念,不再過度消費或者盲從,這也是所有大學生在畢業之後立足於社會的根本。
想要在社會上立足,除了最基本合理運用金錢的能力,還要擁有一技之長,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,這樣在做事的過程中才能夠覺得有意義,更加有成就感,並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,這樣更有可能成為領域裡頂尖的人物。
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時,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,對於孩子的一些愛好,要予以培養,孩子可能喜歡書法、音樂、繪畫等等,家長要好好引導孩子,讓孩子把愛好或興趣發展成特長。就拿繪畫來說吧,如果父母覺得報興趣班太麻煩,其實可以通過一些少兒在線美術的教育平台,讓孩子得到1對1的美術指導。
相比於線下興趣班,在線美術平台的教師資源更豐富,能為家長和孩子選擇老師提供更多的空間。另外,在線美術的價格也比線下的美術班便宜,若參加活動還會有課程贈送。而線下美術班一般需要家長接送,時間成本比較高,另外還有安全隱患存在;而在線美術教育解決了這一難題,讓孩子在家裡就能上課,方便又快捷。
其實,關於大學生生活費到底該多少,這個問題本來就沒有一個標準答案,每個家庭經濟條件不一樣,家長的想法和考慮的重點也完全不相同,無論給多少,真正的重點都應該是教會孩子獨立。